佛牌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相术命理 > 风水

风水

风水大师杨公故居(正宗杨公风水水法)

2023-05-02风水
太尉杨震故居——潼关杨震(54-124),字伯起,东汉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潼关县安乐乡水峪口村)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清

太尉杨震故居——潼关

杨震(54-124),字伯起,东汉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潼关县安乐乡水峪口村)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清官鸿儒、最具影响的杨氏先祖、最有名望的潼关先贤。有“关西夫子”、“四知先生”等称誉,给后人留下了无比丰厚的文化遗产。杨震官至太尉,其“清廉正直、恪勤竭忠”的精神思想影响深远,千古不朽。它不仅属于杨氏,不仅属于潼关,更属于中华民族。

杨震

杨震故里,毋庸置疑是如今的陕西省潼关县。但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而非常明确的问题,却让不少关心杨震文化的热心人和外地的杨氏宗亲总感觉模糊不清,一头雾水。这是因为潼关历史悠久,天下闻名,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必争”,所以其归属名称频频变迁。据史书记载,潼关商时名桃林,周朝叫渭纳(ruì),传说为夸父逐日饮渭河之水掷杖于此,化作桃林而得名。秦统一六国后,设宁秦县。西汉,自长安至潼关凿渠300里,引渭水兴漕运,曾设船司空县和船利县。东汉撤船利县并入弘农郡华阴县管辖。此后,因王朝更迭、历史变迁,潼关、华阴屡有分合。名称也有变化。唐时曾叫潼津县,以后经五代、宋、金、元约600余年,均属华阴县。明朝曾设潼关卫,管辖周围十余县的驻军109屯。清雍正初年曾设潼关县,乾隆十三年(1748)又裁县设潼关厅。“民国”二年(1913),裁厅设潼关县,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潼关与华阴最终划定县界:“南部以留翎(cuán)、中部以端沟、北部以磨沟河为界。原潼关所辖营、屯、堡、寨居于界址以西的划属华阴县;原华阴所辖,在界址以东的划归潼关县所属。”此种状况基本延续至今。如今的潼关县、华阴市是同归陕西省渭南市所属的两个平行的县级行政区划。如上所述,潼关、华阴两县(市)历史渊源极深,特别在东汉时,弘农郡的华阴县包含并管辖着如今华阴、潼关两地的全境。

杨震祠堂

再因《后汉书·杨震列传》的首句表述是: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人们一般望文生义,如不作深人了解,说杨震是弘农华阴人,这也无可厚非。但如果要追根溯源,深入探究,真正想把事情弄得一清二楚,此说又有所误。误就误在没有说清楚杨震故里在今天的什么地方,或者混淆了“弘农华阴”与“陕西华阴”的不同之处和时空变化。另外,古人甚至今人在记述郡望、籍贯时,往往只记到郡县,如没有特殊需求,乡、村大多忽略不计。正因为《后汉书·杨震列传》的首句表述,再加上潼关、华

阴纠葛多变的复杂关系,才使我们今天不得不多费周折以辨正杨震放里。

说杨震故里在潼关,唯一的原因只能是杨震的祖籍出生地

安乐乡水峪口村在如今的潼关县境内。据《华阴县续志·卷七·艺文金石》第94页记载:“汉太尉家庙碑,在邑(即华阴县城)东南三十五里水峪口,立于康熙口年,书撰姓名剥蚀不可辨。”另现存于潼关县文管所的《关西夫子杨公神位碑》也可佐证。“神位碑”原置汉太尉家庙(也叫杨家祠堂)内,碑文记载了杨震生平、特别是“四知却金”的事迹。此碑为清康熙六十年(1721)杨震后裔杨守平、杨守孝率子侄所立。还有渭南市地方志办公室编著 的《渭南五千年》中《清廉楷模--东汉太尉杨震》一文亦云: 章“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郡华阴水峪口村(今属潼关)人。官至太尉,是古代著名的廉官。

综上所述,古今结合,完整而准确地表述杨震的故里应该是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潼关县安乐乡水峪口村人。

杨震故里潼关,古城雄关虎踞、险峻天成。因其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端的黄、渭、洛三河交汇,秦、晋、豫三省交界处,自古就有“三秦锁钥”、“九州之枢”的称誉。“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是古人仰视潼关最生动的写照。

潼关,陕西东大门,山河壮美,物华天宝,黄河天下第一湾美景如诗如画。南部的秦岭山区还蕴藏着金、银、铜、铅等丰富的矿产资源。潼关因黄金开采历史久远和人均产金全国第一,被中国黄金协会授予“华夏金城”的美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