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牌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相术命理 > 风水

风水

风水番天马蹄形(马蹄形风水祖坟)

2023-05-16风水
因工作机缘结识了人民文旅产业联盟负责人曾少波先生,今年4月还聘其作为我单位海峡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荣誉理事”。他说,他祖籍在泉州,祖地上曾村是开闽曾氏的发祥地,

因工作机缘结识了人民文旅产业联盟负责人曾少波先生,今年4月还聘其作为我单位海峡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荣誉理事”。他说,他祖籍在泉州,祖地上曾村是开闽曾氏的发祥地,始祖曾延世受封“开闽侯”,海内外裔孙繁衍近三百万,影响巨大……一周前,他又在朋友圈传发有关上曾的古厝、青山与田园,风光旖丽,令人神往!

从上曾村远眺“五峰山”

经其热邀,便萌发浓厚之兴趣前往探访。如今交通便利,从福州乘动车仅需一个半小时即到。从晋江火车站下车,少波兄驾车迎接,同车的还有上曾曾氏族长曾焕钳老先生等。约莫近二十分钟,便达目的地——南安市官桥镇上曾村。

上曾村探访

少波兄前头引路,参观风光秀丽的上曾村

据曾族长介绍,上曾村又称“曾家庄”,如今属于南安市官桥镇成竹村的一个自然村,现总人口约八九百人。坐了一会,少波兄便带我到村中逛逛,第一站便到曾氏家庙参观。家庙为近年新建,规模不是很大,但其中供奉的列祖列宗可是大有来头!

上曾村”曾氏家庙“

据了解,曾氏入闽在唐广明年间(公元880年),其始祖曾延世(841-923),系“儒家四圣”之“宗圣”——曾子(曾参)第三十六世孙。

曾氏祖谱中有关入闽始祖曾延世相关记载

曾延世原籍河南光州固始,自幼受慈母谕训,天资聪颖,14岁时中二甲进士,22岁时迎娶王审知之姐婉贞为妻。唐末年间,黄巢揭竿起义;一时烽火弥漫,中原衣冠纷纷南下。曾延世率眷属与其内兄王潮,内弟王审邽、王审知(于后梁开平三年受封闽王)等兴师攻入福建,转战汀、漳、泉、福诸州郡,战功显赫,后受封为开闽侯、赠金吾上将军……其封地位于南安三十五都五峰山下白石里(今南安市官桥镇上曾村),东至现官桥金庄街处曾庄桥,西至现灯塔水库中曾庄桥,南至泗溪村虎岗山脚下,北至现五峰山脚下的一大片土地。

上曾村地形独特,”番天马蹄形“风水绝佳

开闽曾氏尊曾延世为一世祖,六世祖曾峤迁泉州后成“龙山衍派”一脉……据悉,上曾曾氏发枝散叶至八闽及浙、粤、豫、台等全国各地,堂号众多,自唐五代至今曾延世子孙繁衍数百房系遍布海内外,总人口近三百万。

村中古厝或新居门楣上大多镌刻有”鲁国传芳“堂号

漫步村中,只见古厝新居杂处,无论绮丽堂皇的新居,还是庄严肃穆的家庙,大门门楣的匾额上,大都镌刻有“鲁国传芳”、“三省传芳”等醒目字样。有不少人可能好奇,“鲁国”这中原地名咋出现在闽南民房的门头上了呢?

古厝上刷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标语,别有情趣

每一幢大厝,都有一段故事

不少古厝因长年无人居住破损严重,急待修复

细究起来,这跟中国的姓氏文化有关。衍派是姓氏的发源或渊源,支脉与传芳是姓氏中的两个方面。传芳也叫“丁号”,代表该姓氏其中的一个支脉;传芳指姓氏中某个典型人物的德操、风范,或其足以垂范于后世的行为准则及赫赫声望……当今闽南主体居民,是早年来自中原地区的移民,这是中原文化传统在闽南的延伸,亦是闽南人对自己祖脉源流的探索和追寻,以及对中原文化的尊崇……

闽南传统风格大厝,哪个角度观望都是风景

村中民居多由砖石结合木构建成,工艺精湛

据了解,发端于上曾的“龙山衍派“一族世代簪缨,忠孝廉节,代有哲人,名满天下。宋朝时最辉煌,共出了曾公亮、曾孝宽、曾怀、曾从龙四位宰相一位状元(曾从龙),人称“曾半朝”、“一门四相”。各朝各代更是人才济济,精英辈出!

曾公亮,字明仲,号乐正。去世后获赐谥“宣靖”

最值一提的北宋曾公亮一脉。其父曾会,荣中“榜眼”,其子曾孝宽,做上了右丞相,父子同时拜相,无出其右!曾公亮本人,官至左右丞相,权倾朝野,还支持过王安石变法。同时,其才学也是非同凡响,著有《武经总要》等煌煌大作。

村中随处可见蕴含历史信息的石碑、石柱、石槽等

另据考,曾氏裔孙早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就迁徙台湾繁衍生息,明末清初曾氏族人曾辅助郑成功东征台湾,康熙、雍正、乾隆、光绪年间曾氏族人相继往台,使得台湾的曾氏族亲日众,为台湾开发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曾任台湾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兼秘书长的曾永权,国学大师、台湾智慧大学原校长曾仕强(祖籍漳州,出生大陆)等皆为曾延世裔孙……

台湾中国国民党原副主席兼秘书长曾永权

曾氏先祖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年富力强的曾少波,他的家乡实际在惠安,他老家所在地的曾氏家族也是从上曾迁出,已发展有两三千人之众。他常年在北京发展,担任着北京中关村文创园副总裁、人民文旅产业联盟负责人等职位,在文化界颇有资源……他坦言,曾焕钳老族长的精神很令他感动,自己回归祖地不求名利,之所以要整合资源,为振兴上曾特色人文出力,是因为内心情怀所致……

在老族长曾焕钳、青年才俊曾少波等一众看来,开闽曾氏在上曾发祥,老祖宗创造的辉煌足以光耀后人!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一千多年后如何慎终追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始祖曾延世之衣钵,重焕曾氏人文鼎盛之光,推动“民德归厚”,有很多的事要做,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困难……但他们相信事在人为,认为众人齐心,就一定能心想事成!(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