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牌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相术命理 > 起名

起名

姓谢中间沅的男孩名字(猪年姓谢男孩名字)

2023-04-30起名
唐诗里的屈原与汨罗(修订稿)钱征[摘要]唐代,是一个诗的时代。在唐诗里,有四十五位诗人、七十五首诗,讴歌了屈原与汨罗。其中大诗人杜甫,在《天末怀李白》诗中,“汨

唐诗里的屈原与汨罗(修订稿)

钱征

[摘要]唐代,是一个诗的时代。在唐诗里,有四十五位诗人、七十五首诗,讴歌了屈原与汨罗。其中大诗人杜甫,在《天末怀李白》诗中,“汨罗”二字首次直接入诗。因为南宋洪兴祖、朱熹等人当时见到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已非其旧版本,所以研究唐诗里的屈原与汨罗等,就显得格外地重要。

[关键词]唐诗;屈原;汨罗。

王国维先生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①

唐代,是一个诗的时代,全社会上上下下,都被诗陶醉了,诗歌成了最普及、最受欢迎的文学样式。唐诗内容的丰富多彩,唐诗艺术的精湛多姿,都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唐诗的光芒是那样灿烂耀目,以至于一定程度地掩盖了其他文体在唐代所取得的成就,使人一提起唐代文学,首先想到的便是唐诗,甚至只有唐诗。

从文学史的角度,唐诗的发展阶段,流行的划分是:初唐(开国至开元以前,即618—712)、盛唐(开元至大历,即713—766)、中唐(大历至太和,即766—835)、晚唐(太和至唐亡,即836—907)。

在屈原学的研究中,尤其是在我最感兴趣的屈原“三地”(屈原的出生地、屈原的放逐地、屈原的投江地)研究中,屈原的投江地是在今湖南汨罗,几乎没有什么疑问。这不仅是因为司马迁在《史记》中有明确记载,而且在“南唐”之前的唐诗中也得到充分体现。在唐诗里,有四十五位诗人、七十五首诗,讴歌了屈原与汨罗。

一、初唐(开国至开元以前,即618—712)

初唐诗歌,有百年左右的历史,名家辈出,佳作迭现。其间,有宋之问、张说二位诗人、二首诗,讴歌了屈原与汨罗。

1、宋之问(约656—712),唐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进士,官至考功员外郎。睿宗时,贬钦州,赐死。在放逐途中,诸诗则表现了感伤情绪。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宋之问集》。

送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全唐诗》卷52

(汉才士贾谊中谗遭贬,途经湘水,曾作《吊屈原赋》,抒发心中的不平。后世以“吊屈原”、“吊屈平”等,作为伤叹贬谪的典故。宋之问因杜审言被贬往吉州,便将杜审言比作贾谊。)

2、张说(667—730),唐大臣。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今属河南)人。他擅长文辞,当时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苏颋并称为“燕许大手笔”。亦能诗,被贬岳阳时的作品,较有特色。有《张燕公集》。

岳州观竞渡

张 说

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

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

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

齐歌迎孟姥,独舞送阳侯。

鼓发南湖汊,标争西驿楼。

并驱常诧速,非畏日光遒。

《全唐诗》卷78

二、盛唐(开元至大历,即713—766)

盛唐,是中国诗歌史上辉煌、灿烂的艺术巅峰。其间,有王维、储光羲、刘长卿、孟浩然、李白、高適、杜甫、禇朝阳、蒋冽、戴叔伦、皎然等十一位诗人、二十二首诗,讴歌了屈原与汨罗。

1、王维(701—761,一作698—759),唐诗人,画家。字摩诘。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 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溢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全唐诗》卷128

(《文选》卷十,晋潘安仁(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汉贾谊年少多才,洛阳人,有洛阳才子之称。唐诗中常用“洛阳才子”代指贾谊,并用作咏才士的典故。王维在这里,以贾谊贬长沙比拟杨少府贬郴州,并宽慰杨氏不会滞留该地。)

2、储光羲(707—约760),唐诗人。兖州(今属山东)人,一说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开元进士,官监察御史。曾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职,后被贬,死于岭南。原有集,已散佚,现仅存《储光羲诗》。

奉酬张五丈垂赠

储光羲

彩服去江汜,白云生大梁。

星辰动异色,羔雁成新行。

日望天朝近,时忧郢路长。

情言间薖轴,惠念及沧浪。

松柏以之茂,江湖亦自忘。

贾生方吊屈,岂敢比南昌。

《全唐诗》卷139

观竞渡

储光羲

大夫沉楚水,千祀国人哀。

习棹江流长,迎神雨雾开。

标随绿云动,船逆清波来。

下怖鱼龙起,上惊凫雁回。

能令秋大有,鼓吹远相催。

《全唐诗》卷139

3、刘长卿(?—约785),唐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开元进士。曾任长洲县慰,因事下狱,两遭贬谪,量移睦州司马,官终随州刺史。长于五言,自称为“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

送李侍御贬郴州

刘长卿

洞庭波渺渺,君去吊灵均。

几路三湘水,全家万里人。

听猿明月夜,看柳故年春。

忆想汀洲畔,伤心向白蘋。

《全唐诗》卷147

(刘长卿在这里,暗似贾谊比拟李待御,对他贬郴州表示同情。)

送从弟贬袁州

刘长卿

何事成迁客,思归不见乡。

游吴经万里,吊屈向三湘。

水与荆巫接,山通鄢郢长。

名嗟黄绶系,身是白眉郎。

独结南枝恨,应思北雁行。

忧来沽楚酒,玄鬓莫凝霜。

《全唐诗》卷149

(刘长卿在之里,以贾谊为喻,对“从弟”贬往江南表示同情。)

同姜浚题裴式微馀干东斋

刘长卿

世事终成梦,生涯欲过半。

白云心已矣,沧海意如何。

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春风骑马醉,江月钓鱼歌。

散佚看虫蠹,开门见雀罗。

远山终日在,芳草傍人多。

吏体庄生傲,方言楚俗讹。

屈平君莫吊,肠断洞庭波。

《全唐诗》卷149

(刘长卿在这里,用贾谊事,借以寄托失意不平之感。)

南楚怀古

刘长卿

南国久芜没,我来空郁陶。

君看华章宫,处处生蓬蒿。

但见陵与谷,岂知贤与豪。

精魂托古木,宝剑捐江皋。

倚棹下晴景,回舟随晚涛。

碧云暮寥落,湖上秋天高。

往事那堪问,此心徒自劳。

独余湘水上,千载闻离骚。

《全唐诗》卷149

4、孟浩然(689—约740,一作691—约740),唐诗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王维并于他死后画像于郢州。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隐逸生活。有《孟浩然集》。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

孟浩然

大江分九流,淼淼成水乡。

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

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

遥怜上林雁,冰泮也回翔。

《全唐诗》卷159

经七里滩

孟浩然

予奉垂堂诫,千金非所轻。

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

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

复闻严陵濑,乃在兹湍路。

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彩翠相氛氲,别流乱奔注。

钓矶平可坐,苔磴滑难步。

猿饮石下潭,鸟还日边树。

观奇恨来晚,倚棹惜将暮。

挥手弄潺湲,从兹洗尘虑。

《全唐诗》卷159

(孟浩然在这里,借贾谊途径湘水吊屈原的典故,自述游踪。)

晓入南山

孟浩然

瘴气晓氛氲,南山复水云。

鲲飞今始见,鸟坠旧来闻。

地接长沙近,江从汨渚分。

贾生曾吊屈,予亦痛斯文。

《全唐诗》卷160

(孟浩然因南山接近长沙、湘江、汨渚,联想到贾谊。这里用贾谊事,借以寄托失意之感。)

5、李白(701—762),唐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有《李太白集》。

古 风(其五十一)

李 白

殷後乱天纪,楚怀亦已昏。

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

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

虎口何婉娈,女媭空婵媛。

彭咸久沦没,此意与谁论。

《全唐诗》卷161

(李白在这里,用屈原事,借以寄托对当朝直臣进谏遭贬的不平。屈原《离骚》:“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王逸注:“彭咸,殷贤大夫,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传说彭咸为殷代贤臣,因进谏不被采纳而自杀。彭咸被屈原尊为榜样。后世用作咏忠谏之臣的典故。)

行路难三首(其三)

李 白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 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全唐诗》卷162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吴王赐伍子胥剑,子胥“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言曰:‘胥,汝一死之后,何能有知?’”“子胥因随流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李白在这里,是说伍子胥未能及时引退而遭难。屈原忠君爱国,遭谗远谪,终于投汨罗江而死。后世以“投汨”、“投湘”作为咏叹屈原之死的典故。李白在之里,引屈原悲剧为例,咏仕途之险恶。)

赠崔秋浦三首(其三)

李 白

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

地逐名贤好,风随惠花春。

水从天汉落,山逼画屏新。

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

《全唐诗》卷169

(唐池州有秋浦县,其地有秋浦水,故取以立名,隶江南西道。崔秋浦,即唐秋浦县令,姓崔。李白在这里,以遭贬而吊屈原的贾谊自比,抒写迁谪情怀。)

赠汉阳辅录事二首(其一)

李 白

闻君罢官意,我抱汉川湄。

借问久疏索,何如听讼时。

天清江月心,心静海鸥知。

应念投沙客,空馀吊屈悲。

《全唐诗》卷170

(李白在这里,暗以屈原自比,自述失意不平之感。)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李 白

楚臣伤江枫,谢客拾海月。

怀沙去潇湘,挂席泛溟渤。

蹇予访前迹,独往造穷发。

古人不可攀,去若浮云没。

愿言弄倒景,从此炼真骨。

华顶窥绝溟,蓬壶望超忽。

不知青春度,但怪绿芳歇。

空持钓鳌心,从此谢魏阙。

《全唐诗》卷179

(李白在这里,借《招魂》中有望见江边枫树繁茂而倍觉伤感的吟咏,来烘托泛舟远游的情怀。)

6、高適(约706—765),唐诗人。字达夫,德州蓨(今河北景县)人。《燕歌行》为其代表作。和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送张瑶贬五溪尉

高 適

他日维桢干,明时悬镆铘。

江山遥去国,妻子独还家。

离别无嫌远,沉浮勿强嗟。

南登有词赋,知尔吊长沙。

《全唐诗》卷214

(在唐诗用典上,“吊长沙”,与“吊屈原”、“吊灵均”、“吊屈”、“吊楚臣”、“吊沉湘”等,是一个意思。五溪,在今湖南省。高適在这里,用贾谊事以切张瑶贬五溪,对他表示同情。)

7、杜甫(712—770),唐大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严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

天末怀李白

杜 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全唐诗》卷225

(汨罗江,在今湖南东北部,屈原遭放逐,怀石自沉于汨罗江;后因用“汨罗”咏屈原投江事,也借以咏忠贤蒙冤。杜甫在这里,用屈原自沉汨罗事,以烘托李白的冤情,在唐诗里,“汨罗”二字直接入诗的,杜甫是第一人。)

8、禇朝阳,唐诗人。登天宝进士第。

五 丝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全唐诗》卷254

(褚朝阳的这首《五丝》诗,对“越人传楚俗,”过端午节,在屈原祠举行祭奠活动,并直接写到“汨罗”,这在唐诗里是罕见的,其资料弥足珍贵。)

9、蒋冽,唐诗人。仪凤中宰相高智周之外孙。第进士。考功员外郎,终尚书左丞。

经埋轮地

蒋 冽

汉家张御史,晋国绿珠楼。

时代邈已远,共谢洛阳秋。

洛阳大道边,旧地尚依然。

下马独太息,扰扰城市喧。

时人欣绿珠,诗满金谷园。

千载埋轮地,无人兴一言。

正直死犹忌,况乃未死前。

汨罗有翻浪,恐是嫌屈原。

我闻太古水,上与天相连。

如何一落地,又作九曲泉。

万古惟高步,可以旌我贤。

《全唐诗》卷258

(蒋冽在这里,用屈原沉汨罗事,想象屈原死后,仍遭忌嫌,借以烘托对张纲的追怀之情。)

10、戴叔伦(732—789),唐诗人。字幼公,金坛(今属江苏)人。曾任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戴叔伦集》。

过贾谊宅

戴叔伦

一谪长沙地,三年叹逐臣。

上书忧汉室,作赋吊灵均。

旧宅秋荒草,西风客荐蘋。

凄凉回首处,不见洛阳人。

《全唐诗》卷273

过贾谊旧居

戴叔伦

楚乡卑湿叹殊方,鹏赋人非宅已荒。

谩有长书忧汉室,空将哀些吊沅湘。

雨余古井生秋草,叶尽疏林见夕阳。

过客不须频太息,咸阳宫殿亦凄凉。

《全唐诗》卷273

(在唐诗用典上,吊沅湘与吊屈原、吊屈、吊灵均、吊楚臣、吊长沙、吊沉湘等,是一个意思。)

11、皎然,唐诗僧。字清昼,本姓谢,为南朝宋谢灵运十世孙,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曾与颜真卿等唱和往还。有《皎然集》等。

吊灵均词

皎 然

昧天道兮有无, 听汨渚兮踌躇。

期灵均兮若存, 问神理兮何如。

愿君精兮为月,出孤影兮示吾。

天独何兮有君,君在万兮不群。

既冰心兮皎洁,上问天兮胡不闻。

天不闻,神莫睹,

若云冥冥兮雷霆怒,萧条杳眇兮余草莽。

古山春兮为谁,今猿哀兮何思。

风激烈兮楚竹死,国殇人悲兮雨飔飔。

雨飔飔兮望君时,光茫荡漾兮化为水,

万古忠贞兮徒尔为。

《全唐诗》卷821

三、中唐(大历至太和,即766—835)

中唐诗歌,名家辈出,流派纷呈,成为唐代文学史上继盛唐之后的第二个诗歌创作高峰。其间,有刘复、韩愈、柳宗元、孟郊、元稹、白居易、王鲁复、雍裕之、李德裕、李涉、李绅等十一位诗人、十六首诗,讴歌了屈原与汨罗。

1、刘复,唐诗人。登大历进士第,官水部员外郎。

送黄晔明府岳州湘阴赴任

刘 复

拟占名场第一科,龙门十上困风波。

三年护塞从戎远,万里投荒失意多。

花县到时铜墨贵,叶舟行处水云和。

遥知布惠苏民后,庆向祠堂吊汨罗。

《全唐诗》卷305

2、韩愈(768—824),唐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进士。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诗力求新奇,以文入诗,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

韩 愈

长沙千里平,胜地犹在险。

况当江阔处,斗起势匪渐。

深林高玲珑,青山上琬琰。

路穷台殿辟,佛事焕且俨。

剖竹走泉源,开廊架崖广。

是时秋之残,暑气尚未敛。

群行忘后先,朋息弃拘检。

客堂喜空凉,华榻有清簟。

涧蔬煮蒿芹,水果剥菱芡。

伊余夙所慕,陪赏亦云忝。

幸逢车马归,独宿门不掩。

山楼黑无月,渔火灿星点。

夜风一何喧,杉桧屡磨飐。

犹疑在波涛,怵惕梦成魇。

静思屈原沈,远忆贾谊贬。

椒兰争妒忌,绛灌共谗谄。

谁令悲生肠,坐使泪盈脸。

翻飞乏羽翼,指摘困瑕玷。

珥貂藩维重,政化类分陕。

礼贤道何优,奉己事苦俭。

大厦栋方隆,巨川楫行剡。

经营诚少暇,游宴固已歉。

旅程愧淹留,徂岁嗟荏苒。

平生每多感,柔翰遇频染。

展转岭猿鸣,曙灯青睒睒。

《全唐诗》卷327

(韩愈在这里讲的“屈原沉”,是指屈原忧愤投江,作者借以自述游湘江时的思绪。用子椒、子兰妒嫉屈原并离间其与楚怀王关系事,以喻自己被贬是受到奸侫的陷害。韩愈游湘西,因而忆及绛灌谗毁贾谊的历史故事,暗以贾谊受谤被贬,比况自己的遭遇。)

晚泊江口

韩 愈

郡城朝解缆,江岸暮依村。

二女竹上泪,孤臣水底魂。

双双归蛰燕,一一叫群猿。

回首那闻语,空看别袖翻。

《全唐诗》卷343

(韩愈在这里讲的“水底魂”,是指屈原沉江而死的冤魂。诗人用此典,以切湖水入江之江口。)

湘 中

韩 愈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全唐诗》卷343

(韩愈在这里讲的“汨罗“,是指屈原投江自沉处。诗言因为忠臣死于此,所以江水、猿、鱼都为之发愁,借以自写湘中怀古之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