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牌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相术命理 > 知识百科

知识百科

纵横家代表人物

2023-05-29知识百科
纵横家在现在的生活中也叫做外交家或者是叫做政治家,在古代的时候,纵横家的地位是非常的有分量的。那么关于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你知道几个呢,为什么是代表人物呢?还有

  纵横家在现在的生活中也叫做外交家或者是叫做政治家,在古代的时候,纵横家的地位是非常的有分量的。那么关于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你知道几个呢,为什么是代表人物呢?还有关于综合的详细介绍你都知道哪些呢?接下来就和小编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一起来看看吧!

  苏秦
  苏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着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苏秦师从鬼谷子,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苏子》31篇,早佚。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见于现存传世古籍。

  张仪
  张仪(?~前310),战国时着名的纵横家。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人,于魏惠王时入秦。秦惠文君以为客卿。惠文君十年(前328),秦使张仪、公子华伐魏,魏割上郡(今陕西东部)于秦。当年,张仪为秦相。惠文君于十三年称王,并改次年为更元元年。更元二年,张仪与齐、楚、魏之执政大臣在桑相会,随即免相。次年,张仪相于魏,更元八年,又相于秦。十二年,张仪相于楚,后又归秦。惠文王卒武王立,武王素与张仪有隙,仪于武王元年(魏襄王九年,前310)离秦去魏。据《竹书纪年》,张仪于此年五月卒于魏。

  甘茂
  甘茂,姬姓,甘氏,名茂,生卒年不详,下蔡(今安徽凤台)人,战国中期秦国名将,人物出处《史记·甘茂列传》。曾就学于史举,学百家之说,经张仪、樗里疾引荐于秦惠文王。六年(前309),秦初置丞相,甘茂为左相。七年(前308)秋,受命为将攻韩之宜阳(今河南宜阳西),以打开秦东向门户。周赧王三年(前312年),助左庶长魏章略定汉中地。后遭向寿、公孙奭谗毁,在攻魏国蒲坂时投向齐国,在齐国任上卿。周赧王十年(前305年),为齐国出使楚国。秦王想让楚国送还甘茂,为楚所拒。后卒于魏国。

  司马错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战国时期秦国着名将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司马错学属纵横家。曾跟张仪有过争论,主张得蜀即得楚。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司马错率军灭亡蜀国。秦昭襄王十八年(公元前289年),司马错率军伐魏,夺取魏国六十一城。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司马错率领陇西军南下东攻楚国,迫使楚国献出汉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其后事迹不详。

  乐毅
  乐毅(yuèyì),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灵寿(属今河北灵寿)人。魏将乐羊后裔。战国时代燕国的着名军事家,辅佐燕昭王;攻下齐国70余城,封昌国君,又在赵国封望诸君。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着名战例。其代表着作《报燕惠王书》。

  范雎
  范雎(?-前255年),字叔,战国时期魏国人,着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怀疑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范雎见秦昭王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抨击穰侯魏冉越过韩国和魏国而进攻齐国的做法。他主张将韩、魏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齐国等保持良好关系。范遂被拜为客卿,之后,他又提醒昭王,秦国的王权太弱,需要加强王权。秦昭王遂于前266年废太后,并将国内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拜范雎为相。范雎为人睚眦必报,掌权后先羞辱魏使须贾,之后又迫使魏齐自尽。又举荐郑安平出任秦国大将,王稽出任河东守,以报其恩。前262年,长平之战爆发,两军对垒三年后,范雎以反间计使赵国启用无实战能力的赵括代廉颇为将,使得白起大破赵军。长平战后,范雎妒忌白起的军功,借秦昭王之命迫使白起自杀。此后秦军遭诸侯援军所破,郑安平降赵。前255年,王稽也因通敌之罪被诛。范雎因此失去秦昭王的宠信,不得不推举蔡泽代替自己的位置,辞归封地,不久病死。

  蔡泽
  蔡泽,战国时燕国纲成(今河北怀安)人,善辩多智,游说诸侯,秦昭王拜为客卿,后代范雎为秦相,曾为秦王政出使于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曾周游列国从师学习并向许多大小诸侯谋求官职,但没有得到信用。蔡泽进来了,只向应侯作了个揖。“蔡泽曰:”今主之亲忠臣不忘旧故不若孝公﹑悼王﹑句践,而君之功绩爱信亲幸又不若商君﹑吴起﹑大夫种,然而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者,恐患之甚于三子,窃为君危之。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

  邹忌
  邹忌(约前385-前319),男,战国时齐国大臣、政治家。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称成侯。劝说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献计围魏救赵,取得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之战的胜利。推行的改革,使齐国力渐强。时势造就英雄,邹忌有才华有才干,大度颇有君子风范。是齐威王的得力助手,帮助他持政,出谋划策。从此齐国渐强。此外,邹忌还以相貌着称,品德也十分的受人夸赞。

  毛遂
  毛遂,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准备挑选20名门客随同前往,已选中19人,尚缺1人。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愿与平原君同往。到楚国后,平原君与楚王会谈,求其出兵援赵。半日已过,会谈仍不见成效。毛遂手握宝剑登阶而上,陈其利害,毛遂一席话语说得楚王连连点头称是,遂与平原君歃血为盟,决心楚赵联合共同抗秦。至赵国后,平原君将毛遂视为上客。毛遂后卒于薛,葬于薛城北门外(原滕州官桥火车站处),民国初年,修建津浦铁路时,迁葬官桥车站西,现迁葬墓址尚存。

  蒯通
  蒯(kuǎi)通,本名蒯彻(与武帝同名“彻”,《史记》、《汉书》避汉武帝名讳作“通”。师古曰:“本名为彻,其后史家追书为通。”),范阳人,辩才无双,善为长短说,论战国之权变,为八十一首。曾为韩信谋士。曾建议韩信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韩信死后被刘邦捉拿后释放,后成为相国曹参的宾客。现代学者罗根泽认为蒯通是《战国策》一书的作者。东汉末年刘表的谋臣蒯良、蒯越是其后裔。蒯通论述战国时游说之士的权变之术,也加上自己的评论,着书立说,号称《隽永》。

  小结:古代的纵横家有有点像是我们的现在的演说家或者是谈判专家,他们最主要就是对于战争进行谈判。在古代通常纵横家都是非常的聪明,非常的敏捷,也是非常善于鼓动人心的类型,在战争作用也是非常的重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