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牌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相术命理 > 风水

风水

风水文笔峰(一座古城的千年地标)

2023-03-28风水
承载地域历史的守望者历史上,今唐河县城一带出现过多种地名。据唐河文史研究者赵志敏先生介绍,北魏时,该地是襄城县治,隋唐时,又先后是上马县、泌阳县治。唐朝晚期,成
承载地域历史的守望者

历史上,今唐河县城一带出现过多种地名。据唐河文史研究者赵志敏先生介绍,北魏时,该地是襄城县治,隋唐时,又先后是上马县、泌阳县治。唐朝晚期,成为唐州州治。唐州之名,因境内唐子山而来,其州治最初在今湖北枣阳,后迁徙到比阳(今驻马店泌阳),再迁徙到泌阳(今唐河县城),后来该州曾两度更名为泌州,均又改为唐州。明洪武二年,因人口稀少,降唐州为唐县;1913年,因与河北唐县重名,改称沘源县;1923年,因沘水之源并不在境内,名不符实,遂改为唐河县。

这些地名和行政规格变化的背后,隐藏着该地历史上多次兴衰的沧桑。

唐河老电影院

北宋中晚期,在赵尚宽、高赋等人的努力下,唐州由衰转兴,人口倍增。但好景不长,北宋灭亡后,该地成为宋金交战的前线,爆发过多次大规模的战争,人口再度锐减,经济再度衰落。后来这一带被割让给金国,在金代最盛的金世宗时期,该地仍“人稀地广,蒿莱满野”。

金朝后期,受蒙古人的压迫迁都开封,此举带来河北人口大量南迁,河南经济随之发展,尤其是唐州一带,因赵尚宽、高赋等人主持兴修的水利工程相隔不远,很容易修复,唐州人口再次迅速增长,成为金国的粮仓和财赋重地,如史书所载,唐州泌阳县(今唐河)“户繁土腴,有玉池、沲陂”等水利设施用于种稻,曾“岁获千万钟”。

唐河文笔峰塔

在蒙古人征服宋金的战争中,唐州与整个中原一样,人口再度锐减,“民疏土旷,田价至弱”;在元朝建立30多年后,天下稳定,中原文化的生命力再次得到展现,“逮今民日生集,丛蓁灌莽,尽化膏沃,价倍十百。”而南阳府(元朝设置南阳府,唐邓两州归其管辖)也再度繁荣,该地“淳朴尚农,俗以殷富,至今犹然……舟车辏泊,人物浩穰,庶政孔殷,地称陆海”!

元朝末年,中国再遭劫难,中原之祸尤其惨烈,唐州随之衰落,据记载,“明洪武年间,河南的信阳、方城、兰考、柘城、夏邑、宁陵、新蔡、泌阳、新野、延津、唐河诸州县,人口不足千户。”因人口过少,唐州被降为唐县。随后,虽有一些移民从山西洪洞迁来,但直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唐县全县人口也仅仅5161人,降到北宋前期水平。

唐河一桥

经明朝200多年的发展,唐县经济得到恢复,至明末,全县人口增至61450人。

明末残酷的战争以及连年的洪涝灾害,使该县再次衰落,清初时,全县人口为11000多人。康熙年间,清政府实施“圣世滋丁,永不加赋”政策,加上天下稳定,人口迅速增长,到乾隆末年,唐县人口已超过20万,达到历史高值。

数百年,泗洲塔巍然而立,无言地目睹脚下的兴衰轮回,将唐河先民无数的悲欢离合珍藏于心,凝聚一代代唐河人的情感,不知不觉成为承载地域历史的守望者。

唐河泗洲塔

双塔并峙唐河城

泗洲塔并不是唐河唯一的塔,它还有一个小“兄弟”,就是矗立在该县东南高岗上的文笔峰塔。文笔峰塔是一座八角形仿木楼阁式砖塔,高30米,共九层。该塔的第一层高大,以上诸层高度递减,外壁为青砖砌筑,外形呈抛物线造型,看上去挺拔秀丽,给人一种轻便舒畅的感觉,酷似一支饱蘸浓墨的神笔,洒脱俊逸。这座塔与县城内的泗洲塔遥相呼应,素有“一城担二塔,二塔抬一城”之说。

在民间传说中,唐河是一“船地”,泗洲塔是前桅杆,文笔峰塔是后桅杆,也有说泗洲塔是桅杆,文笔峰塔是篙,总之是说有了这两座塔,唐河再也不会被水淹没了。上个世纪80年代后,由于雨量减少等原因之前,唐河基本上没有发过大水,但在此之前,唐河是条极易泛滥的河流,并且颇有规律,据说“五年一小涨,十年一大涨”。

每逢涨水之时,站在县城向西、向北望去,满眼无边汪洋,而县城安然无恙,稳如泰山。大约因此而有“船地”之说,但其实唐河城建在一片高岗上,自然不受水患,与两座塔并无干系。文笔峰塔的始建年代没有确切记载,从清朝康熙年间的《重修文笔峰记》推测,这座塔大约始建于明朝晚期。清朝顺治、康熙、乾隆年间,唐河县人曾三次重修、重建该塔。

唐河文笔峰塔

唐河泗洲塔

可以确认的是,唐河先民兴建文笔峰塔,并非为了防止水患,而是为了培植本地学风、振兴本地文运。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知县李兴运撰写的《募修文昌阁、魁楼、文峰序》说得明白:“莫如揽山水要会之区,峙立一文笔峰”。康熙年间,知县林燧在《重建文笔峰记》中也强调“上联太乙,下时文昌,故于此建之”的说法。将文笔峰塔建于县城东南,这包含丰富的中国传统风水理念。

唐河南泉

古代《相宅经纂》卷二《文笔高塔方位》云:“凡都省府州县乡村,文人不利、不发科甲者,可于甲、異、丙、丁四方位(即东偏北15°、东南、南偏东15°、南偏西15°)上择其吉地,立一文笔尖峰,只要高过别山,即发科甲。或于山上立文笔,或于平地建高塔,皆为文笔峰。”这种风水术认为,文峰塔(亦称文笔塔、文成塔、文光塔、文星塔等)形似毛笔,直插云霄,有助于接纳天地灵气,可以弥补没有高山,或东南方向地势低洼、空缺等自然山水缺陷,使该地文运昌盛、科考夺魁。

自从隋唐科举出现,文峰塔即随之发展,至明清达到鼎盛。很多地方都曾兴建类似建筑,并多采用佛塔形制,因为“畅山气、挹川流,因起文心之富有者,莫过于释氏之浮屠。”

唐河跃进门

建文笔峰塔,虽起于风水之理念,但也使城镇外部景观环境更趋完美,也满足了大众的心理愿望,有助于促进本地文风、文化的发展。据文物专家贾付军先生介绍,唐河县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康熙十年(1671年)、乾隆三年(1738年)三次重修、重建文笔峰。相隔并不久远的三次重修,足见当地对繁荣文化、多出人才的热望。历史上曾经遭遇的沧桑,并没有使唐河人沉沦,反而促使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生存态度。

或许正是这样的地域性格,使唐河县兴学读书之风浓郁,该县有清一代出现了一些颇有成就的进士,而进入现代,该县仍人才辈出,如著名的“三冯”,冯友兰是哲学史家,冯景兰是地质学家,冯沅君则是文学史家,此外还有著名史学家徐旭生,著名诗人李季等。唐河籍当代作家也不乏其人,如以《五月》、《匪首》等小说闻名文坛的田中禾,以长诗《幻河》饮誉诗坛的马新朝,以豫剧《程婴救孤》震动戏剧界的陈涌泉等,都是土生土长的唐河人。人才辈出可能与风水无关,但却不能不归因于该县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

唐河县曾经的烟酒品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