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牌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相术命理 > 风水

风水

风水学地窖在哪(住宅有地窖有什么禁忌)

2023-04-29风水
初见“爨”这个字,很多人都一头雾水的问“这字念啥”?这个字念“cuàn”,古音“chuàn”。我知道它,始于十六年前的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那年初夏和几个小伙

初见“爨”这个字,很多人都一头雾水的问“这字念啥”?这个字念“cuàn”,古音“chuàn”。我知道它,始于十六年前的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那年初夏和几个小伙伴包车去了京西门头沟尚未开发的一处古村落“爨底下村”,两天一晚的旅程惊喜连连。由于这个字太生僻,一些介绍中甚至按古音直接将其标为“川底下村”。

十六年过去了,很多人和事都变了,这处古村落更是换了天地、变了容颜。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体,是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人文旅游景点。电影《投名状》、《手机》、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等热门影视剧都曾在此取景,也是京西自驾游的好去处。

爨底下村西北邻柏峪村,南邻双石头村,东邻原蔡家岭村,地域总面积5.33平方公里,海拔650米,距离北京市区90公里,门头沟城区65公里。在明清时代古村所在地是京西贯穿斋堂地区西部东西大动脉最重要的古驿道,既是京城连接边关的军事通道,也是通往河北、内蒙一带的交通要道,建村已有四百多年。明正德十年(1515年)在这里设置防卫御敌的军事隘口——爨里安口,村落因此而得名,归沿河口守备所辖。1958年简化地名时曾改为“川底下”。第一世祖韩甫金、韩甫银、韩甫仓三兄弟从今沿河城地区的“三岔口”调防到此地屯守戍边,本村为第一世族韩甫金后裔中的一支。守户之家世代为军,有战参战,无战垦田。随着兵丁繁衍,人口增多,逐渐形成了村落,延续至今,建立了这座韩氏家族聚居之地。韩的谐音“寒”,冷热在五行中互补,冷平衡了爨中之火,达到了阴阳平衡,韩姓家族才可世代延续。

据村里祖先堂记载有该村韩门二十代辈份,现村中七十岁左右的老人基本上都是“晓”字辈,现已传到“茂”字辈。

“爨”的解释是:1、烧火煮饭;2、灶;3、姓氏;因“韩”与“寒”同音,寒者贫穷之态,韩姓祖先为使本族能发迹富足,就给村子起名叫“爨底下”。为了好写好记,还编了一个顺口溜:“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边架火烧,火大烧林,越烧越旺”,也蕴含着背井离乡的韩氏宗亲希望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心愿。

门头沟区多山,从市区过来没什么高速,一百余公里两小时车程,出了六环基本上都是山路,能看到沿途正在修的高架桥,估计过几年就通高速了,过来会更方便。这山路各种小急弯,秋天层林尽染,让我想起了前几年的巴尔干半岛自驾之旅。沿途我共发现了3个加油站,路况良好。

今天的爨底下村位于“爨柏景区”内,是2009年5月通过整合地区资源正式对外开放的景区,包括爨底下村、双石头、黄岭西、一线天和柏峪。沿着109国道经过斋堂镇,不远处就看见了景区大门。售票处购票,成人35元,所有景点都涵盖在内,景区内停车免费。

十六年过去了,我早已经忘记了当初这里是什么样子,只记得往返斋堂的山路沿途一片荒凉。今天的村口早已整修一新,石碑上刻着大大的“爨”字。

把车停好,走进村子。我来的时候非节假日,游客很少。群山环抱的村落里炊烟袅袅飘升,俨然一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在。古老的门窗,斑驳的石墙,令人联想起明清京西古道上的繁华与沧桑。若不是门口坐着身着现代服装的村民,还真有几分穿越的感觉。

现在通讯、交通发达了,一脚油门就能开车过来。早在1995年就已经开发旅游,1998年铺下这条通往山西省洪洞县的主街。过去的数百年间,小山村傲世独立,宛如世外桃源。整座山村现居人口35户,93人,656间明末清初的四合院民居,也是我国首次发现保留较为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

村口有几家出售农产品、旅游纪念品的店铺,看摊大叔特别热情,跟我聊了起来,说“你十六年前来过啊?那你赶上了,那会儿可比现在好玩得多。这么多年拆改得太多,变化太大了”。他的意思是,那时候没开发,能够看到很多原汁原味的场景,现在多少有点商业化,完全是为了旅游而生了。

爨底下村全村结构严谨,错落有致;四合院整体精良,布局合理。建筑风格既有北方深宅大院恢弘的气势,窗、室等细节又有几分江南水乡的风韵。石墙、山路、门楼、影壁、花墙等仍能看出建造时的精工细作;石雕、木刻,以及墙壁上残留的壁画都无声地讲述着几百年来的风云变幻;厚实的院墙凝重中透着威严,灰瓦飞檐积淀的是深厚的文化。整个村落呈元宝形,又被称为“京西的布达拉宫”。

四合院应该是北京建筑的代表之一,相比较起市区的四合院,爨底下的四合院略显袖珍,布局也略有不同。正房、厢房、门楼、中轴线的位置完全靠风水学所规范,建筑思想和市区的一样,讲究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也有门外影壁、门内影壁、门楼、拴马桩、上马石等。但或许是因为面积和朝向的限制,东西厢房向院中央缩进,减少占地面积;二进院里不建垂花门,而建造三间五檩的穿堂屋,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穿堂屋东侧开二门,大门在前院东南角,雨水从大门左侧地洞排出。

四合院前院东厢房的南山墙、后院东厢房的南山墙建“座山影壁”。它是影壁的一种,在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小墙帽并做出影壁形状,使影壁与山墙连为一体。

市区的四合院门楼都在中轴线上,爨底下的四合院门楼大部分建在东南角,沿中轴线横向东移,寓意“发横财”,也符合“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思想。

整个村落很小,一头走到另一头也就十来分钟。几乎所有院落都已经开辟成民宿,免费参观,可以体验住“农家乐”,吃农家饭等。但个人认为没必要每个院子都看,都差不多,看几个就审美疲劳了。而且大都太商业化了,千篇一律,这也是很多目的地的弊病。爨底下村值得打卡的地方也就是财主院、福字院、观景台等,再有点脚力的加上关帝庙、金蟾望月等。

这是一座“双店式四合院”,顾名思义就是既开设店铺又开设骡马店,集居住、商业、货物仓储及马棚于一体的组合院落,各院分区明确互不干扰。临街铺面为三开间倒座房,明间前后均由四扇大门组成,俗称“板大门”,方便商旅出入。铺面除经营村民的日常用品外,还有服务于驮队的用品,如鞭梢、绳索等。店家不仅为过往商旅提供食宿,代客饮马喂料,还有大量的仓储空间以满足经营转口贸易和期货贸易的需要。骡马店门楼的设置也很有特色,既有专门供人使用的门楼,也有专供牲口进出的门楼。

主街右手边的“福字院”是1403年(明朝永乐年间)至今最早的院落之一,是全村保留最完整的四合院,也是唯一一家“两进”的院落。

在大门外的被称为“照壁”,是全村唯一一块至今保存完整的照壁,与二门口的影壁相对应,隔着街的“一字”墙。对外挡住人们的视线,给人以神秘色彩,对内挡住财气,好的出不去,坏的进不来,也起到一种使外界难以窥探院内活动的作用。照壁上还有“拴马环”,是过去来往客商、官员上下马用来拴马的地方。

进院就是一座影壁,中间一个大大的“福”字。明朝时期韩守德中举,就在自家墙上写了一个福字,希望儿孙幸福安康,心想事成。

当然了,现在看到的这个福字早已是经过无数次修缮重新绘制的。左边上面一点从远处看像蝙蝠,上有5朵梅花,寓意“五福捧寿,五子登科”,下面远看像梅花鹿,上有9朵梅花,寓意“长长久久,百年好合”。“九”在数字中是最大的数,也有“九五之尊、万物之首”之意。偏旁部首远看像寿星佬,上有十六朵梅花,藏有十六笔的“禧”字,在过去这是做生意的门庭,祈盼一年到头生意兴隆,福禄寿喜财皆有之。

男主人挺热情,向每一位来宾介绍小院和他家的美食。不过大叔有点“用力过度”,眼珠子滴溜乱转,多少让人有点觉得太过于商业化。

上山途中有一座小小的“五道庙”,它位于全村最主要的交通节点处,代表村民以孝为重的民风民俗,是传统的丧葬礼仪场所,内供五道爷。过去村民死后,由其亲属到此“报庙”,由“阴间”收纳,免为孤魂野鬼。

“财主院”在整个村落的制高点,从主街向上步行约5分钟即可到达。院落坐北朝南,风水独好,能俯瞰其他村落。前院四间房,南屋主人自留,西屋客栈,东屋厨房,北屋现在是展厅。

走进后院,青砖灰瓦,黄泥墙面,熟悉的场景扑面而来。二十多年前这里曾拍摄过一部名为《英雄》的电视剧,也就是“燕双鹰系列”的第一部。我偶尔扫过几眼,主屋就是剧中某土匪的住宅。

“大五间”是全村扇面状民居的交汇点,也是全村规格最高、质量最好的民居建筑。室内三明两暗,建筑结构为五间五檩,两侧是卧室,中间是客厅。过去称其为堂屋,隔扇有雕花壁罩,窗下有棋盘炕。门外台阶上有猫洞,阶下有狗窝。西侧耳房下有储藏室,并有通气孔和排水口,设计巧妙,是巧妙利用空间的山村民宅建筑的典型代表。

很早以前村民就饲养宠物,并充分考虑了猫狗的生活习性,利用门前台阶下方的空间设狗洞,窗下墙根处或门槛处专设猫洞,让猫可以随意进出。

为了增加可用的储存空间,爨底下村绝大多数四合院里都设有地窖,巧妙地满足了储物、保鲜等需求,同时也保证了庭院空间的完整性。

这座推磨也曾在《英雄》电视剧里出现过,据说明朝移民最早建造的村子在今天村西北老坟处,后因山洪暴发摧毁了整个村庄,只有一对青年男女外出而幸免于难。为延续韩族后代,二人以推磨为媒成婚,在现址重建家园。

从福字院对面拾阶而上,半山腰就能俯瞰元宝形的村落全景。个人建议没必要再往山上爬。

下山途中还有一座“娘娘庙”,供奉碧霞元君娘娘,是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主管青春、生育、除危济难,有求必应,是北京地区民间供奉的代表之一。

与“娘娘庙”遥遥相对的是古村落里的“关帝庙”,是村中集伦理教化、祈雨祭天、转灯游庙等多项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

从爨底下村再往山里开1.2公里就是著名的“一线天”,这里的山是石灰质,受水冲刷形成沟壑,峭壁参天长达百余米,如同隧道,仰望天空如隔一线,从此得名“一线天”。《侠女十三妹》、《天军》、《投名状》等多部影视剧在此拍摄。

Tips:

1、交通:

自驾:门头沟区城区沿G109国道行驶,直行到斋堂镇看到水库大坝(109国道84.9公里处)爨柏景区路口右拐下国道直行 1.5 公里到爨柏景区售票处,购票再行驶3.5公里到爨底下村。

公共交通:地铁一号线苹果园站出口向西,乘892路公交:每天三趟到达爨底下,早起7:00从苹果园发车直达爨底下,下午15:05、18:40从斋堂发车到爨底下(只有早起的是从苹果园发车直达爨底下的,其他的只能先到斋堂);返程:每天6:50爨底下发车直达苹果园,上午9:35和下午15:35的车都是到斋堂,然后从斋堂换乘892路再回苹果园。

公交车驶入爨柏景区先到达售票处,游客需下车购票再随892路公交行驶三公里到达爨底下村。

2、沿途担礼隧道、大的村镇都有加油站,全程单车道、部分道路蜿蜒崎岖,出发前务必检查车况。3、门票:成人35元/人、学生票18元/人。村内免费停车。

4、开放时间:全天开放5、导航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109国道北侧约5公里处爨底下村

6、个人不太建议在村里住,晚上周围可玩的地方不多,市区可以当天往返

===================

【作者:沙漠玫瑰】

环球旅游达人,旅行体验师、自由撰稿人、嘉宾主持。已只身旅行过五大洲近50个国家,200余座城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