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牌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相术命理 > 相术

相术

信佛的人前后面相图片(与佛有缘面相)

2023-04-23相术
警惕“江湖书家”的“佛媛”现象■林建阳近日,网红借佛门营销炒作,打造“佛媛”人设一事,引发社会关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出手,清理、封禁多个该类账号。“佛媛”是互

警惕“江湖书家”的“佛媛”现象

■林建阳

近日,网红借佛门营销炒作,打造“佛媛”人设一事,引发社会关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出手,清理、封禁多个该类账号。“佛媛”是互联网引申出来的新词,指常在经书和茶杯边上摆拍的人,把寺庙等场所变成网红打卡地,实为“售货媛”,假装礼佛抄经,实则满脑子的生意经。“佛媛”的盈利模式主要是接广告,还有售卖服装和礼佛物品,利用私域流量卖货“结缘”。这种网络社交的畸形现象,其实也发生在我们所熟悉的“江湖书家”群体中,要引起重视和警惕。

在“佛媛”事件中,不难发现“佛媛”并非真的佛系,也不是真的与佛有缘,而是她们想借一个名媛的人设,刻意伪造过着不一样的清新脱俗生活。“江湖书家”也特别注重“人设”打造,要么美髯飘飘,要么鹤发童颜,要么汉服唐装加身……反正就是要第一时间让人感受其直逼古人的“气质”,一副遗世独立的“仙风道骨”模样,用这样的“与众不同”引发他人的关注来吸粉。

抄经、拜佛、品茶、吃素……是“佛媛”作秀的标配,她们把这些行为拍成照片或录成视频,发到朋友圈或上传视频网站,通过这样的展示,进一步打造、美化“人设”。有的人粉丝量竟高达数十万,在网络上俨然是“大V”的存在。同样地,当下“嗅觉灵敏”的“江湖书家”已不再满足于平面纸质媒体的自我鼓吹,也搭上网络时代的快车转型升级,将互联网开辟成他们的“新阵地”,微博、抖音、微信、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让他们更有施展手脚的空间,利用朋友圈、短视频自我吹嘘:出席什么笔会活动,获得什么山寨协会的展赛高奖,多如牛毛的聘书、润格认定书,和某些政要、当红明星、社会名流的合影等等,图文并茂、声色俱全,借以抬高身价、扩大影响,由此来圈粉、引流。

某媒体所刊《这群“佛媛”真是欲壑难填!》一文指出,这些“佛媛”,看似与世无争,实则物欲横流。她们假信佛、真卖货,手上抄着佛经,心里打着生意经的行为,看似清心寡欲,实则是利用短视频流量绞尽脑汁地想要找一些与众不同的方式来骗取流量。只要有网民喜欢就有可能获得打赏,只要有流量就可以变现。看着一些“佛媛”们抱着名牌包包打坐、抄经、焚香叩拜,打满玻尿酸面相,穿着开衩吊带衣的视频和“佛言佛语”的购物链接,大致就会明白这些“佛媛”们辛苦摆拍这些视频的初衷只是为了赚钱。

“江湖书家”表面也是打着弘扬书法艺术的旗号,实则为了中饱私囊,事实上他们真正热衷的并非书法艺术,而是蹭着大家对书法的推崇和热爱,利用民众在物质条件得到改善后对更高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美的渴望,但又对书法等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的核心本质没有透彻理解等薄弱点,大肆进行商业“围猎”,做起推销,把自己不堪入目、毫无文化含量和艺术价值的所谓“书法作品”变现成“真金白银”,浑水摸鱼,达到从中获利的目的。不仅如此,还要“名利双收”,将自己打造成所谓的“文化名人”,争取得到更高社会地位,捞到更多社会资源。

在这场“佛媛”的拙劣闹剧中,她们的伪装最终露出马脚。但是,面对“江湖书家”精心编造的假象,我们更要提高警惕,因为其围猎的商业对象大多是对书法艺术本质认知不够深刻,有些甚至是空白,或者是追求新奇事物的年轻人,因此就需要我们强化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普及深入,认真研究新时期书法艺术传播传承的策略方法,掌握、运用新媒体技术,发挥自身的“正能量”,在这些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上传播更多好作品、更多正确的书学理念,抢占新媒体阵地,引导更多网民正确体验接受书法艺术的精髓要义,让大家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看清“江湖书家”的嘴脸和本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