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牌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相术命理 > 星座

星座

1944年星座(1944年是什么命)

2023-04-23星座
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纳粹德国将领,若论名气大,莫过于隆美尔。他家世平平,行伍出身,从战争爆发时的一名师长迅速成长为希特勒的心腹爱将,为帝国效尽犬马之劳,立下

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纳粹德国将领,若论名气大,莫过于隆美尔。他家世平平,行伍出身,从战争爆发时的一名师长迅速成长为希特勒的心腹爱将,为帝国效尽犬马之劳,立下赫赫战功。他所指挥的装甲师被称为“魔鬼之师”突入法兰西如入无人之境;他曾以“沙漠之狐”之名,率领非洲军团威震北非,一时红遍德国,妇孺皆知,他几乎获得了一切——英雄的光环、沙漠战争的胜利、骑士精神、对手的认可······然而,他最终却落得让“元首”赐死的悲惨结局,着实让人扼腕叹息。

隆美尔

国籍: 德国 生卒: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 星座:天蝎座

最高军职:德国B集团军群司令 军衔:陆军元帅 绰号:沙漠之狐

得意之笔:横扫法国、北非

行伍出身

1891年11月15日,埃尔文·隆美尔出生于德国符腾堡邦首府海登海姆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中学校长。幼年时代的隆美尔看上去毫无军事家的潜质,他体弱多病,对男孩子们喜欢的竞技、体育等毫无兴趣。直到10岁时他才开始活泼起来,打网球、骑自行车、滑冰等都成了他喜欢的运动项目。1900年起,隆美尔考进一所拉丁学校就读,一直读了5年。1908年秋,他转学到格蒙登皇家现代中学,读了五年级和六年级,这成了隆美尔从军前的最高学历。因此,即使日后隆美尔已跻身将军、元帅之列,但每当与那些背景显赫、受过良好教育的同行相比,他都难免有些自惭形秽。

不过,少年隆美尔对军事毫无兴趣,他的理想是做一位工程师或飞艇技师。但父亲却亲自向军方作了推荐,鼓励隆美尔入伍。隆美尔18岁加入了陆军,先做了一段时间的军官候补生,然后进入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接受了9个月的军事训练。毕业时,档案中对他的评语是“热情、坚强、守时。自觉、智力超人、高度责任感”。上军校时,他结识了一位叫露西的少女。两人于1916年结婚,在婚后12年后,才有了他们的独生子曼弗雷德。隆美尔同许多典型的普鲁士军人一样,一生奉行禁欲主义原则,不喝酒、不吸烟,对军事的酷爱和对战争的钟情,远远超过对家庭生活的迷恋。他曾有一次用训练士兵的方法教育独生子,让年仅7岁的儿子曼弗雷德去练习骑马,结果令他的儿子摔破了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隆美尔只是一名普通的步兵排长,随部队转战于西线、罗马尼亚和阿尔卑斯山脉作战。他意志坚定,刻苦耐劳,又有勇有谋,十分善用计谋。第一次参加战斗时,他竟然率领3名士兵成功击败了20名左右法军的进攻。1917年他获升为上尉连长,率部参加了在喀尔巴阡山地进行的伊松索会战,隆美尔率部孤军深入敌后,沿着一条罕为人知的山路,连续运动50小时,俘获意军5000多人,缴获火炮30门。但隆美尔疯狂的追逐荣耀,导致多次与战友反目成仇。虽然这次大战没有给隆美尔带来更多的参战机会,但他两次负伤,四次获得军功勋章,并获得了普鲁士功勋勋章(蓝马克斯勋章),他对战争的高度热情和出色的战斗素质已经显露出来了。

1917年的隆美尔

飞黄腾达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战败,军人地位一落千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隆美尔过着平淡的生活,光上尉就当了12年,似乎在军中的前途并不光明。从1919年起,他先后当过步兵连长、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隆美尔在军校大受学员们欢迎,因为他口才极好,把自己的战斗经历讲得绘声绘色,大谈未来的指挥官们要学会爱惜士兵的生命,“应该流汗,而不应该流血。”由于丰富的战场经验加之教学出色,隆美尔被任命为维也纳斯塔军校校长,出版了《步兵攻击》,其中贯穿了德国军事理论的进攻精神,提出“进攻,进攻,进攻”,强调了发扬火力的重要性,为了获胜还要实施欺骗、恫吓等手段。该书十分畅销,先后再版十余次,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发布,连美国的巴顿将军当时也已能背诵该书部分章节而自豪。这本书后来引起了希特勒的注意。

一名小小的军校校长是很难有飞黄腾达的机会的。直到希特勒掌权以后,隆美尔才算时来运转。1934年,希特勒和隆美尔在戈斯拉尔第一次会面。希特勒当时正在检阅一支仪仗队,在他身后是一位带着钢盔的矮小、瘦弱的军官(隆美尔),他把希特勒衬托得特别高大。此时,为提高军队的地位,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正要找一些典型的军官加以宣传,这种宣传至关重要,直到关系着希特勒帝国的安危以及未来发动侵略战争的成败。隆美尔此时已获得了少校军衔,再加上他耀眼的功勋奖章,仪态庄重、军人素质良好的隆美尔便成了戈培尔心目中的典型。两人从此结下不解之缘。也多亏了戈培尔的暗中帮助,隆美尔才得以荣任希特勒警卫部队指挥官。1939年希特勒任命他担任其大本营卫队长,并破格晋升他为少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入侵波兰。隆美尔陪希特勒亲临前线,为观察快速运动的坦克冲锋,他不顾被丛林中波兰狙击兵的冷枪击中的危险。希特勒视察格丁尼亚时,隆美尔充当了交通卫士亲自站在路中央指挥,仅放希特勒和警卫的汽车通过,完全不顾希特勒办公室主任马丁·鲍曼的大喊大叫,坚决将他拦在圈外。这却为隆美尔以后的不幸埋下了隐患,为报复隆美尔的羞辱,鲍曼等了5年。占领波兰以后,希特勒满足了隆美尔想指挥一个装甲师的意愿。1940年2月15日,希特勒任命隆美尔为第七装甲师师长。从此,隆美尔进入了他军事上的黄金时代。

阿道夫·希特勒与埃尔温·隆美尔

成就神话

1940年5月,德国挥师西进。只用十几天就旋风般地占领了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继而入侵法国。隆美尔指挥的第七装甲师独当一面,负责突破马斯河内瑟堡发展攻势的任务。当时,马斯河上的桥梁已被法军炸毁,隆美尔军队无法渡河。不顾法军炮火的轰击,隆美尔来到河边亲自指挥强渡。他勇不可挡,乘第一批船渡河进行直接指挥。当部队抢占了滩头阵地后,隆美尔又立即返回对岸指挥架桥,完全置自身安全不顾,战士们大受鼓舞。第二天上午,第一批15辆战车在西岸登陆后,立即投入了向法军的进攻,隆美尔指挥部队进攻,以掩护后续部队渡河。不久,马斯河防线即被德军突破,隆美尔率领先头部队向法军迅猛追击。

隆美尔经常身穿漂亮的军服、胸佩勋章暴露在坦克顶上,他指挥果断,发号施令的手势鲜明而且斩钉截铁,有时还用戈培尔送的莱卡相机拍下战斗的惨烈的景象。由于用兵诡异、突进神速,连德国军参谋长都无法捕捉到隆美尔的行踪。他的镇定和临危不乱令人吃惊,士兵在距他不足一码处中弹倒地,但他仍可以如无其事地指挥冲锋。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完全不顾法军重新组织反攻的危险和个人安危,这经常导致他一个人冲在前面而把他的部队落在后面,以至不得不返回头来寻找这些部队。经过不到6个星期的战斗,1940年6月20日,隆美尔装甲师占领领瑟堡,结束了进攻法国的战斗。他战果丰富,以伤亡2000余人的代价,俘获敌军9.7万余人,战车485辆,卡车4000辆,另有火炮数百门,成为参战的德国装甲师中战绩最辉煌的一个师。在6个月中,他的进军速度让人不可思议。他的装甲师前进了350多公里,其中最后四天达220公里。隆美尔的突出表现,赢得了希特勒的赞赏,奖励他一枚武士级十字勋章。戈培尔的宣传机器也大肆宣扬隆美尔,把他吹嘘成“战神” 一般的英雄。

1941年2月11日,隆美尔奉希特勒之命到北非后,大耍欺敌手段,下令组建伪装部队,以迷惑敌方的侦查。2月底,他搞了一场虚张声势的阅兵式。他一方面命令坦克部队绕检阅台好几周之后再向东驶,另一方面又令部下做了几百辆假坦克,这些坦克都用纸板和木头组成。他让真正的坦克避开英军飞机的空中侦查,悄悄地向东开去,却让卡车和摩托车在这些假“坦克”之间绕来绕去。德军大举进攻,占领了恩努菲利亚。3月,又利用英军调防时轻敌的有力时机,把数量不多的德军和意军组成混合纵队,采取大胆行动,从塞尔提向穆尔祖赫发起进攻,向前挺进450英里,给英军以意外打击。9天后,部队在他的指挥下又攻占了艾阿格海拉地区的要塞、水源和机场,占领了马萨布莱加,英军被迫退到阿吉达比亚地区。英军尚未站稳脚跟,隆美尔由于4月2 日攻占了阿吉达比亚,不给英军以喘息的机会。这时意大利最高统帅部下达命令停止前进,他抛开命令不顾,继续前进,一番艰苦战斗后攻陷了梅希里,整个巴尔赛高原至此落入轴心国军队之手。英军只有一支部队在托布鲁克,且是处于围困境的。在隆美尔的凌厉进攻下,英军损失惨重,曾指挥英军打败意军的奥康诺将军也成了德军的俘虏。不久,英军为挽救颓势,向北非大举增兵。1941年11月,在名将奥金莱克的指挥下,拥有10万兵员和750多辆坦克的英国第8集团军,发动了代号为“十字军” 的攻势,隆美尔以3个德国师、两个意大利军和320辆坦克对阵。由于实力悬殊,德军处于明显劣势,只好退出昔兰尼加。

1941年1月20日,隆美尔获得橡树叶双剑勋章,升任非洲军团司令。不久,得到150辆坦克补充的隆美尔夺回了昔兰尼加,他也由此被提升为上将。5月下旬,隆美尔向英军第8集团军发起进攻,经过一场血战,英国第8集团军溃败,隆美尔率领部队向埃及方向挺进。6月19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他以3个装甲师和一个摩托化师向托布鲁克要塞发动突然进攻,打得英军措手不及。经过14个小时的激战,托布鲁克被攻克,英军3万多人被俘。两天后,隆美尔被授予元帅军衔。此刻,他的声望达到了顶峰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称赞他是“一个传说里的形象” 。希特勒也兴奋地让人捎去口信“告诉隆美尔,我钦佩他。” 隆美尔则说:“我把这一切归功于我的士兵。” 对此,有人认为:“毫无疑问,隆美尔是被希特勒利用了,但是他也乐于被希特勒利用。”

少将军衔的隆美尔

未解之谜

到1942年下半年,北非战局发生了变化,纳粹德国开始处于不利的地位。10月23日,第8集团军在英国名将蒙哥马利的率领下向德国发起进攻。此时隆美尔正在休养,希特勒立即将他重新派往非洲,但已无力挽回局面。

1943年3月31日,隆美尔被召回最高统帅部,希特勒又对他进行嘉奖,授予他 橡树叶钻石勋章,命他免职疗养。7月26日,意大利迫于盟军压力拘谨了墨索里尼,形势发生突变。8月,希特勒又任命隆美尔为驻意大利北部集团军司令。8月1日隆美尔指挥数个德国师,越过德意边界,向意大利发动攻击。依仗其惯有的狡诈和神奇的速度,德军于9月底以前,解除了80万意大利士兵的武装。1943年底,隆美尔被任命为驻法国的B集团军群司令,在英吉利海峡的这一侧修筑了一条6英里宽、50个阿拉曼战线长的“大西洋堡垒”,这条堡垒用钢轨、水泥、木桩、海水、沼泽、废炮弹和千奇百怪的各种地雷修建而成,这条壁垒令工兵司令梅斯将军看得目瞪口呆,不禁赞叹道:“他真是个工兵天才!” 他对奢华的生活和名胜古迹不屑一顾,像以往一样看都不看一眼,途径比萨时,参谋们想去一睹斜塔,但他丝毫不顾参谋们的苦苦哀求,毫不讲情面地说:“比萨斜塔已经斜了许多年了,到战争打完它还是会斜着的。” 他的参谋长高斯将军将一个古董花瓶送给他,他看了容光焕发,脱口而出:“瓷器! 我们为什么不用陶瓷造地雷?”

隆美尔习惯在最紧张的时刻,深入前线最紧要的地点。他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很快看清战场上混乱情况的要点,迅速作出判断;能用最简单的方式组织周密的协同。他还热衷于写作战日记,无论在宿营地,还是在疾驰的坦克车里,随时把当天作战情况记载下来,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大战结束后,西方军界整理出版了《隆美尔战时文件》一书。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7月17日,隆美尔视察前线后,乘车返回途中遭美国飞机袭击,他被甩出车外,身负重伤。7月20日,德国一些军官暗杀希特勒的行动失败后,他被指控为谋杀希特勒的同案犯。事实上,隆美尔可能对这一阴谋一无所知,但当时的形势对他十分不利,暗杀行动的密谋份子许多出自他的司令部,甚至还或多或少和他关系密切或有过接触。正巧负责处理这一案件的德军要员们又大多和隆美尔有些不和,特别是当年受辱的马丁·鲍曼也是陪审团的一员。10月14日希特勒最终决定决心除掉这位元帅,派人送毒药给隆美尔,并转达了自己的允诺:如果隆美尔自愿服毒,将不会对外公开他的叛逆罪,并为他举行国葬,他的亲属可以照常领取陆军元帅的全部抚恤金。否则他将受法庭公开审判。隆美尔选择了前者,他服毒身亡后,希特勒果然下令为隆美尔举行国葬,并亲自为他送葬,陆军元老伦德施泰元帅致悼词。希特勒此时还在利用隆美尔的声誉为其摇摇欲坠的第三帝国效劳。10月16日,希特勒装模作样地给隆美尔的妻子发来了电报:“您丈夫的逝世给您带来了重大的损失,请接受我最真挚的吊唁.隆美尔元帅的英名,与他在北非的英勇战绩一样,都将永垂不朽!"

隆美尔的葬礼

隆美尔本人到底是个幡然悔悟参与刺杀希特勒的反法西斯斗士,还是至死都在为第三帝国效劳的纳粹份子?这恐怕永远都说不清了.但从战术角度讲,隆美尔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在西方军界,有人甚至称他为“20世纪的汉尼拔”,丘吉尔曾在英国下院赞扬敌人隆美尔“是非常有魄力、有才干、卓越的将才”。这些显然都是对他出类拔萃的军事造诣和战术天才的肯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