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牌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相术命理 > 生肖

生肖

独体有哪些生肖(最全十二生肖代表汇总)

2023-04-24生肖
辛丑迎新,金牛贺岁你知道吗?从丝绸之路来到西安的是哪一种牛?“牧童骑牛”为什么被文人雅士所钟爱?牛符和虎符是一回事吗?……以上这些和“牛”有关的问题其实都可以在

辛丑迎新,金牛贺岁

你知道吗?从丝绸之路来到西安的是哪一种牛?“牧童骑牛”为什么被文人雅士所钟爱?牛符和虎符是一回事吗?……以上这些和“牛”有关的问题其实都可以在西安找到答案!

在辛丑牛年到来之际,西安发布推出“牛年寻牛”系列策划,通过图文+音视频的形式,邀请你全方位发现城市博物馆里的“牛元素”,一起探寻西安这座宝藏城市与“牛”有关的历史典故和趣闻轶事。一起“牛”气冲天,“牛”转乾坤,Happy“牛” year!

前两期

我们在碑林博物馆

“寻”见了“碑林牛”的风采

↓↓↓

牛年寻牛|“春晚钟声”源自碑林这口带牛元素的千年古钟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寻”见了“历博牛”的牛气

↓↓↓

牛年寻牛丨“牛”气冲天的陕历博 总有新发现!

今天,“牛年寻牛”第三站

来到西安博物院

在"牛转乾坤 祈福长安——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联展”策展人陈斯文的带领下,一起来看看这里的牛牛牛牛牛牛……

“牛年寻牛”第三站来到西安博物院!提前探班大年初一正式开展的"牛转乾坤 祈福长安——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联展”,带你发现藏在国宝里的“牛”元素,一起探寻西安这座宝藏城市里与“牛”有关的历史典故和趣闻轶事。

陈斯文告诉小布,为了庆祝春节,西安博物院每年都会与中国文物报社以及全国多家博物馆共同举办生肖文物图片联展,本次展览是西安博物院在原生肖文物图片联展的基础上,对展览进行了再创作,选取了原展览三分之一体量的文物图片,重新进行了形式设计。此外,精选了87件组馆藏精品牛文物,会同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收藏的4件牛文物,与牛文物图片共同展出。其中,部分精品馆藏文物是首次展出。

据了解,展览结构根据馆藏文物的特点进行了调整,共分生肖故事、牛族本纪、金牛迎春、吉庆牛俗四个单元进行,并加入了互动装置来增强体验性。

彩绘陶牛

独体柜中展示的这件眼睛炯炯有神的彩绘陶牛来自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体量大、保存完整。牛角应为木质,现已腐朽脱落,仅留插孔。据了解,这种牛是陕西古老而优良的地方品种——秦川牛,因产于陕西八百里秦川而得名,是中国五大黄牛品种之一。这种牛是我国黄牛中体型较大的一种,其成年以后体重最多可达一千六百斤,筋肉丰满体质强健,为富饶的关中平原贡献了“汗牛之力”。

陶峰牛

这头陶牛造型独特,颈项部分高高隆起,这种形态的牛古时称为“峰牛”。据了解,关于峰牛,在文献资料中有不少记载,比如《后汉书·顺帝纪》 记载:阳嘉二年(133年),“疏勒国献师子、封牛”。从而得知这种颈部隆起的峰牛,不是中原北方地区的本土牛,在两汉之际是作为一种外来的贡品传入我国的。唐代的峰牛俑是以峰牛作为模特而制作的用于随葬的陶俑,基本上出土于等级较高的贵族墓葬中,这与唐代贵族们以珍奇玩物为时尚的风气是相符合的。据研究,唐代长安地区出土的峰牛俑,向西与西域乃至中亚、西亚相关联;向南则与云南地区、岭南地区相关联。可以说,峰牛是通过这几条名扬古今的“丝绸之路”传播而来,是唐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见证,同骆驼俑、胡人俑一样,是“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

牛符

这件牛符自头至尾分成两半,口及后腹有穿孔,内腹中空。自头至尾背上有铭文一行“□郡太守牛符发”七字,均被合缝分成两半。这件牛符应是太守(州郡的最高长官)这一官职用于发号施令的信物。

小牧童骑牛

这件展品是铜质的小牧童骑牛,所属年代为宋代。它的大小和一个大拇指差不多,仔细观察,牛悠闲地卧在地上,头部扬起,牛角向上弯,眼睛突出;牛的尾巴搭在左后腿上,牛背上爬着一个牧童,牧童背上搭着一顶草帽,手拉牛的缰绳。童子牧牛是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中的常见形象,童子骑牛而往,阡陌小景,洋溢着春意盎然、朝气蓬勃的气息,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画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所追求的悠闲童趣、怡然自得和快乐和谐。

素三彩抱十二生肖女立俑

这组文物是西安博物院收藏的明代素三彩抱十二生肖女立俑,均为高髻女俑,身着绿色及膝长袍,下着黄色百褶长裙,足登红色尖头履,双手抱十二生肖动物于胸前,下有踏板。这组十二生肖的工艺惟妙惟肖,反映了当时的生活风貌、艺术情趣。十二属相之说起源于东汉,据现有考古资料显示,至南北朝时期“十二生肖”俑才在墓葬中有所发现。到了隋唐至宋元时期,“十二生肖”俑发现较多,其形制可分为动物式、兽首人身式和人物式。其中,抱生肖动物的人物式十二生肖俑在宋代及至明代较为流行。

“五子登科”铭带牛座铜镜

牛呈伏卧状,牛回首看向后上方牛背上的铜镜,其形如“犀牛望月”。铜镜上有四字铭文“五子登科”,是一种吉祥的祝福。明清时期的“五子登科”铜镜较多,而有牛座的五子登科铜镜比较罕见。甘肃广和县发现了4000年前的中国最早的铜镜,从此中国古人就用铜镜照容。明清时期,玻璃镜开始传入我国,但使用铜镜依然较为普遍。铜镜材质不是纯铜,而是铜锡铅合金,中国古人经过长期实践,将铜锡铅的比例调制到70:25:5,铜镜的照容效果最好。中国古代的铜镜,经过打磨、抛光,可以达到现代玻璃镜的映照效果。在中国古代,铜镜的档次,不仅在于大小,更主要反映在铜镜背面的纹饰。所以,在博物馆,铜镜都是把背面展示给观众,很难看到铜镜的正面。

本期“寻牛”就到这里了

至此,西安发布“牛年寻牛”系列

圆满收官

新的一年

小布衷心祝愿大家

都能够挣脱疫情的影响

一改颓势,“牛”转乾坤

三秦大地春盎然

中华无恙入牛年!

小布提示

本次“牛年寻牛”之旅中介绍到的博物馆,在春节期间均不打烊,游客可通过官方渠道线上预约成功后进行参观。

牛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