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牌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相术命理 > 知识百科

知识百科

五姓七望是什么意思

2023-05-31知识百科
什么是五姓七望?五姓包括:崔卢李郑王其中崔氏和李氏有两个郡望,这两个姓最为显贵两者加起来就成七望了,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县、深县、饶阳、安国等地)、

什么是五姓七望?

五姓包括:崔 卢 李 郑 王 其中崔氏和李氏有两个郡望,这两个姓最为显贵 两者加起来就成七望了,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县、深县、饶阳、安国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县)、范阳卢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带)、陇西李氏(今甘肃省东南部)、赵郡李氏(今河北赵县)、荥阳郑氏(今河南省)、太原王氏。

博陵崔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大族。 秦汉时,季子后裔崔意如任秦国(都今陕西咸阳)大夫,封东莱侯。

到了汉朝,崔业袭爵,居于清河。崔业的弟弟崔仲牟,则另居于博陵安平,后分衍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等支派。

此即为博陵崔氏之始。 东汉以后,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俱为山东望族,西晋时讲究士族门第,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

南北朝时,博陵崔氏为第一等的高门大族。至唐朝初年,全国郡姓中位居首列的五姓七家中,崔姓占了两家,即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

博陵崔氏自汉至宋,高官显宦不断。其中最有名的是唐代的崔玄暐,曾参与“神龙政变”,逼迫周皇武则天退位,迎立中宗李显复位,恢复唐国号。

崔玄暐后被封为博陵郡王、与张柬之、桓彦范、袁恕己、敬晖一起被时人称为“五王”。 清河崔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大族。

清河崔氏: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西晋时讲究士族门第,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

清河崔氏后长仕北朝,北魏时一度与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大族」。 唐代崔氏仍然显赫,有23人做过宰相。

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唐太宗知后大怒曰:「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下令改以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列第三。虽然如此,崔氏仍为士族高门。

清河崔氏曾分出一支为博陵崔氏,也为隋唐著名士族之一。 范阳卢氏:公元前385年,田和代齐,卢、高二氏被逐赶,离开山东省长清县之卢邑以后,散居于燕、秦二国之间,主要一支是聚居于范阳。

范阳卢氏在秦始皇时,有大名鼎鼎的五经博士卢熬,天文博士卢生。继之西汉初期有燕王卢绾,东汉末被尊称“士之楷模,国之桢韩”之海内儒宗之大儒卢植(卢植故居在河北涿州市卢家场),均出自范阳。

及魏、晋、南北朝至隋,卢植之裔卢志、卢谌、卢偃、卢邈、卢玄等等,都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从卢玄起至其曾孙,一家百口,共财同居,为官著名而被史传记载者就有18人。

帝族之子要找卢氏成亲,史称“范阳卢氏,一门三公主。”帝族也要纳范阳卢氏之女为贵妃。

史家有四海大姓崔、卢、王、谢之说:“望出范阳,北州冠族”。至唐代尤为突出,不仅状元、进士、帝师,大出人才,有“八相佐唐”、“初唐四杰”之卢照邻, “大历十才子”之卢编等等。

自汉末至唐代六百多年中,正史中有记载的卢氏历史名人达840多人,范阳卢氏,贤良辈出,勋业灿烂,文豪蜚馨。乾隆皇帝也写下:“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的诗句。

范阳望族已成为几百年来卢氏家族的荣耀,因而卢氏家乖亦冠以“范阳堂”的称号。 陇西李氏,是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

古时陇西亦称陇右,泛指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地区。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陇西李氏:秦代陇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崇,后人尊他为陇西李氏的始祖。李氏成为陇西郡的名门望族是由李崇祖孙三代人创基的: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

汉朝时,陇西李氏出了两位重要人物: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李广孙李陵战败被俘降于匈奴,使陇西李氏在郡中名望下降。

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皇帝。到了隋朝,陇西李氏已经是权倾朝野的望族。

陇西李氏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奉李姓为国姓。在唐朝,陇西李氏的声望超过了赵郡李氏。

唐太宗修《氏族志》,将李置于诸士族姓氏之首,更将有功之臣赐姓李,从此陇西李氏由一个血缘系统的宗族演变成为一个“多元一体”的庞大世族。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

到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后世李氏多自称陇西,有些也是附会。

中国贵姓有哪些?

如今的姓没有贵贱之分,别人问你贵姓,只是一种尊称。但在古代,某个姓氏一旦成为皇帝的姓氏,立即身价百倍,被尊为国姓,例如《百家姓》里赵姓名列榜首,是因为该书出现在宋朝,而宋朝皇帝姓“赵”。除了国姓,孔子的“孔”姓,另一个“张”姓(据说是玉皇大帝的姓),也成了贵姓。

中国贵姓有哪些?

现代,中国人初次见面,一般喜欢问:“贵姓?”另一方一般回答:“免贵姓啥。”问别人贵姓是对别人的尊重,而说免贵则是一种谦虚的表现。这是中国人的礼貌。而在古代姓氏是有贵贱之分的。

夏商周三代:姓、氏不同

在夏商周三代,姓和氏是不同的,所谓姓明婚姻,氏别贵贱,即是指此。氏是贵族特有的,而平民顶多有个姓。像大家熟悉的孔子,其实姓子,孔子是宋国公室后裔,而宋是商遗民,商王姓子,孔只是孔子的氏。如此说来,称孔子为子孔似乎更确切些。再如屈原,他是楚国公室,楚王姓熊,再上溯的话姓芈[mǐ],屈只是他的氏。

秦汉之后:姓氏合流门阀制度出现

到了秦汉,姓氏逐渐合流,但姓氏的贵贱高下之分不但没消失,反而愈演愈烈。正是这一时期,出现了门阀。所谓门阀乃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士族、势族、世家、巨室等。门阀源于西汉末年,极盛于南北朝。都有哪些门阀呢?像朱、张、顾、陆为代表的“吴姓”,是江南的门阀地头蛇。像王、谢、袁、萧为代表的“侨姓”,是随晋室南渡的门阀过江龙。唐刘禹锡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即是对以王导、谢安为首的王、谢家族兴衰的感慨。

最著名的门阀还当属隋唐的七宗五姓,分别是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宗族,所以称之为七宗五姓、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晚唐唐文宗曾向宰相郑覃家求婚,郑覃宁愿把孙女嫁给九品芝麻官崔皋,也不愿把她嫁给皇太子,文宗感叹道:“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与皇帝同姓是一种荣耀

随着门阀士族制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皇室国姓仍是铁定的贵姓。在封建社会,某个姓氏一旦成为皇帝的姓氏,立即身价百倍,被尊为国姓。能与皇帝同姓是一种荣耀,能同宗同族更是一种无形的政治资产。刘备无权无势无兵,最终能建立蜀汉,姓刘才是其金字招牌。《百家姓》里赵姓名列榜首,是因为该书出现在宋朝,而宋朝皇帝姓赵。

“两个半”贵姓:不能回答“免贵”、“不贵”

除了国姓,唐宋以后还有两个姓氏也成了贵姓。哪两姓?一个孔姓,是孔子的姓,另一个张姓,据说是老天爷(玉皇大帝)的姓,还是张天师的姓。因而,民间说天下只有两个半贵姓,孔张以外,皇家的姓只能算半个。姓这几个姓,如果回答“免贵”、“不贵”,很可能闯祸,因为这冒犯了圣人、神明和皇帝。

“贵”姓

此外,贵姓确也是姓氏。其源流众多,最正宗的一支源自颛顼玄孙陆终,以其分封地贵邑得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