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牌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相术命理 > 解梦

解梦

做梦梦见狐狸血肉模糊(梦见狐狸扑向自己)

2023-04-28解梦
2008年,四川的“5·12”大地震,打碎了很多幸福的家庭。有一位名叫吴家芳的村民,把遇难的妻子绑在身上,用摩托车带着回家。照片很快就出现在了国内外的网络上,感

2008年,四川的“5·12”大地震,打碎了很多幸福的家庭。

有一位名叫吴家芳的村民,把遇难的妻子绑在身上,用摩托车带着回家。

照片很快就出现在了国内外的网络上,感动了很多很多人。

吴家芳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名人,更没有想过自己会背负名人的包袱,要说特殊的地方,无非是家里总是来记者。

仅仅过了半年时间,网络上出现了吴家芳的各种“黑料”谩骂和侮辱铺天盖地,好似噩梦一般,折磨着这个男人。

以至于更多的记者去到吴家芳家里,真就成了人红是非多。

在众多的辱骂当中,最让吴家芳愤怒的,是说他因为被逼迫,所以才背妻子回家。

有人问吴家芳:“成名之后,感觉如何?”

吴家芳说:“很苦……”

而本篇文章要带来的内容,便是吴家芳深陷恶语旋涡,生活被搅成了一团乱麻。

一,农民家庭,穷苦出身

1963年,吴家芳出生在四川省、绵竹市、兴隆镇的广平村三组,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四川四川四面是山,就拿兴隆镇举例,那高低起伏的丘陵,压在了偏僻的乡村。

而苦难的生活也犹如大山一般,压在了吴家芳的肩膀,尤其是弟弟出生之后,家里更加拮据,贫穷成了他童年的主题。

好在是吴家芳学习成绩很好,每次考试的时候,都能拿到班级的前几名,所以备受老师青睐。

唯有在偏僻山区上过学的人,才能够真切体会到、山区老师对三好学生的深爱,因为那代表着山村的希望。

可兴隆镇的老师,却对吴家芳很失望。

因为在1981年,十八岁的吴家芳走到老师面前,很无奈地说:“我要退学。”

老师心头一惊,问吴家芳:“你为什么要退学?”

吴家芳则解释说,家里能拿出的学费,仅仅只能供养一人上学,所以他不得不把学费,留给家里的弟弟。

老师一听这话可就急了,多次找吴家芳谈心,也多次去吴家芳家里劝他的父母。

只可惜,贫穷好似剔骨刀,生活宛若肋中剑,三两个铜板轻飘飘,却毁掉了无数人的梦想。

吴家芳最终还是主动辍学,将读书的机会让给弟弟。

或许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但吴家芳却没有继续学习的机会。

更无奈的是,可事实让吴家芳辍学是错误的,因为弟弟的功课并不好,并没有拿到更高的学历。

吴家芳偶尔在私下里感慨,他说:“如果我是弟弟,他是哥哥就好了。”

感慨归感慨,吴家芳却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就去责怪命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吴家芳不仅早当家,而且早早的就已经懂事,并没有将生活中的坎坷,归罪在别人的身上,只道是天凉好个秋。

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放在那个普遍不富裕的年代,吴家芳过着普通的生活,追求着理想中的未来。

随着改革开放,吴家芳把灵魂交给远方,把肉身交给车票,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农民工,拿着一把瓦刀,就闯荡天涯。

在新中国的农民工历史当中,初代农民工是最难的,小小的窝棚安放心灵,仰望明月诉不尽的孤独。

吴家芳在外闯荡四年,虽然解决了温饱的问题,但并没有积累多少的积蓄,甚至可以说成是身无分文。

粘稠的水泥,深陷了他的人生;那坚硬的红砖,围住了他的生活,工地是万千农民工的第二个家,同样也是他吴家芳的第二个家。

二,偶遇良缘,承蒙不弃

到了恋爱的年纪,一贫如洗的吴家芳,遇上了如花似玉的是石华琼,他二十二岁,她二十一岁。

如水般柔软的青春,流入了铁石般坚硬的工地,两个平凡的人相遇,说着平凡的话,有了平凡的情愫。

工地里没有甜言蜜语,俩人一边挥汗如雨的工作,一边想着往后余生的生活。

他心里想着,这姑娘温柔又善良;而她心里想着,这青年憨厚又老实。

起初,是石华琼托了熟人,去探听吴家芳的口风。

而吴家芳得知石华琼想嫁给自己,刹那间整个人都懵了,想着自己穷困潦倒,而今这姑娘却要托付终生,何以为报呢?想来想去,他也只能在心里暗暗发誓,要一辈子善待这姑娘。

再后来,俩人举办了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婚礼,住进了简陋到不能再简陋的房子里,冬天不遮风,夏天不挡雨。

按照吴家芳的话来说,他说那时候的婚房“就不叫房子”可见条件之差。

四川四川四面是山,飞机飞不过,大炮打不穿,这也意味着四川的山地环境,很难像沿海那样获得经济大发展,意味着山区的贫穷,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和千千万家庭一样,吴家芳和石琼华生活很简朴,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但她多次对他说:“嫁给你,我从不后悔。”

丈夫靠着在外做工,撑起了这个家庭,妻子说想要出去打工增加收入,但丈夫担心妻子受苦,所以没答应。

吴家芳除了不让石琼华打工之外,别的都处处让着妻子,他想独自挡住风雨,守护妻子的往后余生。

经过多年的努力,家里盖了房子,小孩也逐渐长大,存了一些积蓄之后,又买了一辆摩托车。

2008年5月12日,生活依旧和往常一样平静,虽然房子早就破了,人也不再年轻,但日子越来越幸福。

可谁都不知道的是,脚下的地层深处,却在酝酿一场浩劫,即将摧毁吴家芳的幸福家庭……

到了稀松平常的中午,吃了一顿稀松平常的饭,妻子做完家务之后,说要去镇上充话费。

而吴家芳要去水泥厂上班,所以顺道带着妻子,一起离开家。

半路上碰到了公交车,石华琼不想麻烦丈夫,于是她下了摩托车,嘱咐丈夫工作要细心。

石华琼招手拦了公交车,一路去了镇上。

万万没想到,夫妻这一别竟成了永诀……

到了下午十四点二十八分,一场震惊全世界的大地震,晃动了整个四川。

(地震前后对比)

大山犹如被恶魔撕裂,公路犹如巨浪里的面条。

石华琼原本正在看别人打牌,房子突然就塌了,她被埋在了废墟里……双眼闭上,便是长眠。

另外一边的绵竹旌湖水泥厂,吴家芳正在辛勤的工作,可能是因为机器的声音太大,所以他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察觉到异样。

突然看到厂房屋顶扭来扭去,吴家芳急忙往外跑,前脚才刚刚离开厂房,只听身后咔咔巨响,砖头就跟下雨似的往下掉,下一秒砖头好似瀑布,废墟满地。

吴家芳整个人都被吓傻了,从未见过如此山摇地动的场面,他随后就想起了妻子,赶紧骑着摩托车,奔向了汉旺镇。

吴家芳也幻想过,妻子会和自己一样,能在危险中保住性命;可当他抵达汉旺镇的时候,却看到一片废墟。

他第一时间就猜到,妻子大概率在茶楼看人家打牌,但小镇整个已经面目全非,茶楼完全不知道在哪里。

曾经熟悉的汉旺镇,此时无论对谁来说,都是那么的陌生。

吴家芳记得那茶楼打牌的地方,位于汉旺镇的医院后面,所以他赶紧去寻找医院。

扒开一片又一片的废墟,吴家芳心里想着,妻子可能受伤了,在某个角落里等待自己去救。

吴家芳累得是筋疲力尽,总算是找到了一个红十字的标志,猜测红十字的周围,极有可能是曾经的镇医院。

紧接着,吴家芳脑子里复原小镇当年的模样,顺着大概的位置,来到了医院废墟的后面。

吴家芳双手挖废墟,十根手指磨得是血肉模糊,他在扒开一堆废墟的时候,顺着看到了一条长长的缝隙。

里面光线阴暗,隐约看到了半张熟悉的脸,吴家芳只感觉浑身瘫软,双眼好似灌满了硫酸一般,不敢再继续往下看。

吴家芳强忍着泪水,使出平生所能使出的最大力气,扒开层层废墟,抱着妻子离开了茶楼。

因为镇上过于混乱,吴家芳不想给救援人员添麻烦,他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放下妻子,然后寻找材料搭建窝棚。

吴家芳在废墟里,陪着妻子过了两天两夜,直到附近清理出空地之后,才抱着妻子去往干净的地方。

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吴家芳想了许久之后,认为不能把妻子留在镇上,而是应该送回家里,为亡妻保存最后的尊严。

于是乎,吴家芳骑着摩托车回家,找来石华琼最喜欢穿的红色衣服,随后返回到镇上。

吴家芳最后一次为石华琼穿上衣服,随后在旁边村民的帮助下,将妻子带上了摩托车。

这是吴家芳无比熟悉的一幕,他前面骑着摩托车,石华琼在后面坐着。但这次却是,丈夫最后一次载着妻子……

乍一看,石华琼坐在后面,抱着吴家芳的腰;仔细一看,却是有绳子捆着石华琼,跟吴家芳绑在了一起。

有记者拍下了这一幕,将照片传到了国外的网络,吴家芳用摩托车驮亡妻的一幕,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吴家芳并不知道,自己很快就会成为名人,他只想带着妻子回家。他曾经千百次地骑着摩托车,从汉旺镇到兴隆镇,但这次却万般艰难。

吴家芳每走一小段距离,都会停下摩托车,扶正妻子的身体,然后继续往前走,可还没有走出去多远呢,身后的妻子再次移位。

穿过一片片废墟,这是吴家芳一生当中走过的,最难走的路。

到家之后,吴家芳为妻子打了棺材,葬在了自家的家门口,他说这样以后每天出门的时候,就能够看一眼琼华。 

望着那矮矮的坟冢,似乎那个女人并没有走远,丈夫和妻子的肉身相距只有十多米,可灵魂却隔着生死。

从此之后,吴家芳常常做梦,梦到自己骑着摩托车,带石琼华去街上采买生活用品,妻子的怀抱温暖、声音温柔、生活如密……

无数次梦到那地动山摇,梦到妻子坐在摩托车上,说想要回家,想要回家……

一觉醒来,吴家芳怀里空空的,内心更是犹如塞满了沙子一样。

本来吴家芳认为,自己过得是普通生活,但因为那张照片,他成了众人皆知的情义丈夫。

紧随而来的,不仅有各路媒体的采访,还有一封封的情书。

三,成名之后,舆论压力

刚开始的时候,吴家芳倒也没有想过再娶,因为他心里的伤痛,并没有平息。

亡妻那边的长辈,劝吴家芳早日走出悲伤,趁着还不老,再讨老婆,组建家庭。

但吴家芳并没有正面回应过此事。

此后几个月的时间里,情书接连不断的,发到了吴家芳的手里,而他仅仅看一眼,便把情书放到了别处。

直到10月16日,吴家芳的电话响了,显示是从深圳打来的。

接听之后,听筒里传来温柔的女声,对方做了自我介绍,说道:“你好,我叫刘如蓉,成都人,45岁,在深圳的一家公司打工……”

刘如蓉是大都市的单身女性,她认为吴家芳是重情重义的男人,是值得托付的男人。

俩人在电话里聊了起来,吴家芳找到了灵魂的频率,他个人认为自己属于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可实际上他已经被贴上了各种“情义”标签。

更让人无奈的是,村里也没谁提醒吴家芳注意舆论,所以这为后来的舆论压力,埋下了伏笔。

而电话那头的刘如蓉,自从打了第一个电话之后,在接下来半个月的时间里,每天都会在闲暇时间,打电话跟吴家芳聊天。

11月8日,刘如蓉离开深圳,一路去往四川。当她走出成都机场的时候,远远就看到了吴家芳。

这是俩人第一次见面,刘如蓉握着吴家芳的手,看到上面那一层厚厚的老茧,猜到这是一个勤俭持家的男人。

当刘如蓉跟着吴家芳,进了村里之后,更感受到家庭一般的温暖,亲戚邻居微笑着欢迎她,送来各种各样的礼物。

吴家芳依旧想着,自己跟刘如蓉的爱情,属于是很正常的爱情。

而刘如蓉也想着,外面的人会跟村里人一样,热情又温暖的接纳自己。

吴家芳和刘如蓉,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了解之后,便去民政局办理了结婚证。

命苦的人,碰上另一个命苦的人,他们有说不尽的共同语言。

他们过上了正常的生活,丈夫在建筑工地挥汗如雨,想要用手里的瓦刀,养活一家人。

妻子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四万块钱,准备在绵竹这边盖房子,让刚刚组建的家庭更加温馨。  

吴家芳心里有三个想法,一是挣钱之后给亡妻立碑,二是攒钱盖房子,三是操办儿子的终身大事。

然而铺天盖地的网络舆论,犹如海啸一般席卷而来,很多人无法接受这样的事情,理想中的吴家芳有情有义,认为亡妻刚走半年就再次结婚,不合常理……

吴家芳原本就要应付很多记者,随着此事发酵之后,记者来的更多了。

2010年7月,吴家芳跟刘如蓉,再一次去民政局,相比于上次的甜蜜,这次却满怀悲伤,因为她们办了离婚证。

从这之后,吴家芳的内心封闭了,他说:“不想再安个家是假的,但一想到这个就怕……我是渴望爱情,不晓得爱情是否渴望我。”

吴家芳真切的感受到,自己所在的村子是小世界,山外面的外面还有一个大世界,村子能接受他的一切,但外界却各种质疑和冷嘲热讽。

村民提起此事,则摇头叹息苦笑,他们认为如此正常的一件事,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外面的人,为何不能接受吴家芳再娶呢?

从吴家芳的角度来看,他刚刚走出上一个噩梦,却又转身跌入了下一个噩梦;刚刚经历了山区的地震,却又遭遇精神的地震。

最让吴家芳不可接受的是,有人说他背妻子回家,是被逼迫之后才那样做的。

每当提起此事,吴家芳这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就会站起来很愤怒的反驳,他拿出亡妻娘家人的电话号码,想证明自己的清白。

吴家芳不仅很愤怒,而且也很疑惑,他搞不懂外面的世界,想不通天下悠悠之口。

以前在电视上,总能看到各种名人,吴家芳成了名人之后,并没有什么太特殊的感觉,只不过是家里记者多了些罢啦。

然而随着结婚的事情、被逼背妻的事情持续发酵,吴家芳真切感受到,做名人太累了。

吴家芳说:“我没做伤天害理的事,没犯法,凭啥子要遭这样的罪……宁愿没有当年那张照片。”

离婚之后,吴家芳从法律上说,要给刘如蓉四万块钱。

有好心的老板出面,让吴家芳在他那里打工,而他则拿出四万块钱给刘如蓉。

过了大概三四年之后,吴家芳再也不会去辩解当年的事情,因为他知道凭借自己这张嘴,说不过成千上万张嘴。

吴家芳通过辛勤的工作,还清了那老板的人情之后,便回到了老家,继续曾经几十年如一日的泥瓦匠生活。

到2016年的时候,再有人提起当年的争议,吴家芳则一句话也不回应。

吴家芳生活是孤独的,他常常去休整亡妻的坟墓,望着那块价值五千块的墓碑,脑海里无限怀念当初的美好生活。

文章写到最后,以吴家芳的摩托车来结尾:

自从地震背妻回家的事情传遍网络之后,有很多家公司提出捐赠,要为送吴家芳车子,要为吴家芳盖房。

但吴家芳认识到网络之后,知道那些公司是为了广告,所以他拒绝了那些捐赠。

而地震博物馆,为了纪念那场灾难,所以多次去找吴家芳,想要收藏那辆破旧的摩托车。

吴家芳捐赠摩托车的时候,心里有一万个舍不得,因为那代表着他曾经的美好。

记得买那摩托车的时候,是石琼华主动提出的,想让吴家芳有个代步工具。可吴家芳一听那二手摩托车,居然要七百块钱,所以犹豫了很久。

博物馆收藏了吴家芳的摩托车之后,将其称之为:是大毁灭后存在的人性的象征……

为了解决吴家芳代步工具的问题,博物馆则拿出了五千块钱,买了全新的同品牌摩托,送给吴家芳。

后记:

笔者我想起小时候,我家隔壁邻居的一对老夫老妻,说过下面一段话。

丈夫说:“我要珍惜你啊。”

妻子反问:“啥意思?”

丈夫说:“你要是走了,我找还是不找呢?如果找了别的妇女,人家会说我早就有这事儿;如果不找别的妇女,往后几十年怎么过?”

妻子笑骂说:“瞎讲,胡扯什么呢?”

丈夫说:“所以嘛,我要珍惜你啊。”

珍惜眼前人,最熟悉的生活可能不是最好,但肯定是经过多年的磨合,彼此都熟悉对方灵魂的频率。

人间悠悠之口,向来爱问是非,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文章评论